A股震荡了三年,一些基金投资者怨气也慢慢积攒了不少:要早知道基金经理不能帮我赚钱,还不如我自己去炒股。
持基多年没赚到钱,有这样的牢骚无可厚非。
不过若是去问一下自己炒股的老股民,炒股能赚到的是什么钱,可能心里会平静一点。
对大多数入市不久的股民来说,炒股的目标其实就是简单的获取正收益。但如果学习过经典学院派理论,就会知道进入高风险高波动的股票市场,想短期获取绝对收益是非常难的。
不妨去问问基金公司的产品经理:如何在持有股票的情况下一直获得正收益?对方可能会告诉你要么进行打新,要么就采用避险基金的策略,即在一定期限内持有大部分的固收+小部分的股票等等。但即便如此,也不能保证必然是正收益,因为市场上总有风险事件发生。
所以股民不久后就会发现,自己来操盘的话,需要一个参照系,这个目标到底是大于0,还是大于N年期银行利率,还是大于通胀率,或者是大于A股指数收益。
那把上面投资者发的牢骚挪过来,可以发现他们的参照系其实有两个:首先是大于0,其次要超过基金经理的收益。
这很难啊,客官们!要知道基金经理的参照系是什么,就是他所管理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,比如“80%的沪深300指数收益率+15%的某债券指数收益率+5%的现金”之类,口头简单的说,就算让他跑赢沪深300指数好了。
对于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来讲,他每天辛辛苦苦地工作,阅读各种大量研报,参加各种路演,和卖方与研究员开各种会议,所作所为无非是为了让自己所选的那些股票能够跑赢大盘指数。
想跑赢指数,要么是选到牛股,要么牛市高仓位熊市低仓位。但对基金经理来说,基金持股比例下限是有条款约束的,比如股票型的持股不能低于80%,偏股混合型的持股不能低于60%,也就是说想靠择时,腾挪的空间比较小。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基金经理都说自己靠选股的原因之一。
所以基金经理比拼的是什么?就是拼赚取阿尔法的能力。所谓阿尔法,就是赢过指数的超额收益,这个阿尔法大多是靠选股得来的。
与阿尔法所对应的是贝塔,贝塔就是指数本身。在贝塔上,基金经理往往是随波沉浮。如果贝塔上亏了20%,在阿尔法上赚了10%,那整体是亏了10%,但不能说这个基金经理不行,因为他是有赚取阿尔法能力的。
有股民也说了,我每天也在辛辛苦苦选股啊,我也在研究财报,也听一些直播路演,甚至还买课。但排除个别神人不说,对大多数的普通股民来讲,无论是信息渠道,还是科学的研究能力,以及数据获取,包括速度与规模优势,都是很难在阿尔法上比过基金经理的。
股民看起来在选股,但在阿尔法上无疑是劣于基金经理的。可股民的优势是可以空仓啊,没有条款约束,想all in可以,想all out也可以,想part in part out更没人管。
所以股民赚的是贝塔的钱,熊市前离开市场,牛市前进入市场,这是基金经理所做不到的。
当然这么做的前提是,股民要有这个宏观判断能力。熊市和牛市的周期挺长的,是以年为单位来计算,一般人可能熬不住几年不动。毕竟,空仓5年后,还能称自己是股民吗?
补充一下,基民也可以赚贝塔的钱,因为他也可以all in all out。
最后做个简单的总结:有经验有能力的投资者,赚贝塔的钱,这是大钱;经验和能力有限的投资者,把钱交给基金经理,赚阿尔法的钱。但这两种钱都不好赚,要靠时间。
如文前发牢骚的投资者,自己转去炒股,钱很可能赚不到。因为很难把基金经理在贝塔上亏掉的钱,自己去以阿尔法赚回来。
风险提示:本材料中的观点和判断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最终操作建议或实际的投资结果。本公司不保证其中的观点和判断不会发生任何调整或变更,且不就材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作出任何担保。投资有风险,入市须谨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