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 > 最新资讯  > 正文

易米基金包丽华——九月月报观点

时间:2024-10-10

字号:

9月最后一周,市场急剧上涨,成交量和单日幅度均开创历史。从事后的角度看,逻辑链条为:

一方面,经济与就业压力倒逼政策意愿扭转,经济层面毋庸赘述,8月制造业PMI指数49.1%,已经是连续第4个月低于临界水平;而就业层面,8月不含在校生的16-24岁失业率是18.8%,创有数据以来新高。

另一方面,9.19美联储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区间下调50个基点至4.75%~5%也给国内货币政策动作创造了空间。

以上种种,中央政治局会议在9.26特别召开,相比7.30会议的定调——“增强底线思维,保持战略定力”有明显变化。

首先,从7月的“坚定不移”到此次的“努力完成”,反映出政策层面对当前经济局面的正视。其次,对房地产市场提出前所未有的“止跌回稳”要求,强调要“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”。紧随其后,我们看到了降准降息、降存量房贷利率、超大城市几乎放开所有限购等一些列重磅动作。最后,关于资本市场,提出要“努力提振”,在新华社通稿中,我们看到对“金融是国之重器”的强调;央行也宣布将提供5000亿互换便利+3000亿回购专项支持贷款等政策工具包;市场预期财政支持政策将会陆续出台。

一夕之间,市场骤变,9月最后几个交易日,不少指数单日涨幅甚至超过10%,恰如十年前的光景(2014Q3~Q4)——市场深度回调后,给点阳光(大力度刺激政策)就能灿烂。在短短几日急剧拉升20-30%幅度后,更重要的是后续怎么看,关于“反弹还是反转”是一个逃不开的话题。

个人浅见,类似9.30市场体现出的逮着代码就一哄而上,被10cm涨停板限制涨幅的奇谲怪诞是不可持续的,有些许疯狂了。即使再持续几日,也是蕴含风险的。虽然暴涨后市场整体估值仍在历史偏低位置,但基于“赌一把”思维的买涨最后难逃一地鸡毛。15年下半年疯牛市场的杠杆崩坍还历历在目。

9月最后一周,市场急剧上涨,成交量和单日幅度均开创历史。从事后的角度看,逻辑链条为:

一方面,经济与就业压力倒逼政策意愿扭转,经济层面毋庸赘述,8月制造业PMI指数49.1%,已经是连续第4个月低于临界水平;而就业层面,8月不含在校生的16-24岁失业率是18.8%,创有数据以来新高。

另一方面,9.19美联储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区间下调50个基点至4.75%~5%也给国内货币政策动作创造了空间。

以上种种,中央政治局会议在9.26特别召开,相比7.30会议的定调——“增强底线思维,保持战略定力”有明显变化。

首先,从7月的“坚定不移”到此次的“努力完成”,反映出政策层面对当前经济局面的正视。其次,对房地产市场提出前所未有的“止跌回稳”要求,强调要“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”。紧随其后,我们看到了降准降息、降存量房贷利率、超大城市几乎放开所有限购等一些列重磅动作。最后,关于资本市场,提出要“努力提振”,在新华社通稿中,我们看到对“金融是国之重器”的强调;央行也宣布将提供5000亿互换便利+3000亿回购专项支持贷款等政策工具包;市场预期财政支持政策将会陆续出台。

一夕之间,市场骤变,9月最后几个交易日,不少指数单日涨幅甚至超过10%,恰如十年前的光景(2014Q3~Q4)——市场深度回调后,给点阳光(大力度刺激政策)就能灿烂。在短短几日急剧拉升20-30%幅度后,更重要的是后续怎么看,关于“反弹还是反转”是一个逃不开的话题。

个人浅见,类似9.30市场体现出的逮着代码就一哄而上,被10cm涨停板限制涨幅的奇谲怪诞是不可持续的,有些许疯狂了。即使再持续几日,也是蕴含风险的。虽然暴涨后市场整体估值仍在历史偏低位置,但基于“赌一把”思维的买涨最后难逃一地鸡毛。15年下半年疯牛市场的杠杆崩坍还历历在目。



风险提示:本材料中的观点和判断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最终操作建议或实际的投资结果。本公司不保证其中的观点和判断不会发生任何调整或变更,且不就材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作出任何担保。投资有风险,入市须谨慎。

 

微信公众号